回眸二十世纪初的中国,正处于“学问饥荒”的年代,一大批有志之士热切地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。陶行知先生便是其中之一,他将目光投向了祖国最贫瘠的土地,最底层的劳动人民,投向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——乡村教育。
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像一道曙光,无数人怀抱救国壮志,怀抱教育热忱向它奔赴而去,它用知识点亮心田,用教育播撒智慧,在苦难的时代与希望交织。于是,5月31日下午15:00学校在图书馆举办了晓庄校史读书分享会——暨校史馆优秀讲解员表彰大会。
校史馆讲解队队长王子玥主持会议
全体讲解队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和校史、陶行知教育实践等相关书籍或观看有关话剧、纪录片,并撰写阅读或观看感悟,经专家老师审阅,评出获优秀奖。
周欣馆长助理、张蓓老师为优秀读书分享会同学颁发奖状并合影留念
本学年经过两次面试和培训,迎来了十余位新队员,为讲解队补充了新鲜血液。在此期间校史馆对其进行了三次考核,全面提升讲解员的综合素质。此外承办校庆讲解,各二级学院党课讲解等三十余场活动。本学年涌现出数位表现优异的优秀讲解员。
张蓓老师为优秀讲解员颁发奖状并合影留念
“粗缯大布裹天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分享会吧!
从幼童时期无意间了解到陶行知先生,到如今成为一名行知路上的陶子,周牧菲同学向我们解读了她所理解的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。
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源于心中的大爱。徐馨同学的《心存大爱,投身教育》生动诠释了“晓庄就是从爱里诞生的,没有爱就没有晓庄”。
陶行知先生的“生活教育”理论有三大原则: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。杨晔同学的《有一种教育叫生活教育》深刻解读了三大原则。
陶行知先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,也把“行是知之始”当作自己一生的信条,林靖凡同学的《陶行知传》阐述了对“行是知之始”的自己的感悟。
校史馆的校史纵览中有一块晓庄十英烈的展板,每次老师同学前来参观总会在那里停留许久,历史的伤痕到现在都令我们觉得无比沉痛。陈慧洁同学分享的《晓庄十烈士传》十分引人深思。
接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校史馆表彰大会吧!
19级讲解员李纯睿同学坚持志愿讲解三年,经验丰富,表现突出,参与“陶行知故事会”“晓庄校史我来讲”演讲比赛等活动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讲解员”。
李纯睿同学分享讲解经验
除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队员,21级的大一同学中也不乏出色的讲解员,有请21级杨婷婷同学上台分享讲解经验,让我们听一听她在讲解中成长的心路历程。
21杨婷婷同学分享讲解经验
最后,由张蓓老师和刘佳学姐为我们做活动总结。
全体师生合影留念
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“晓庄是一幅永不完稿的诗篇”,传承行知精神,讲好晓庄故事,征途漫漫,但我们一直在路上。